网站首页 | 学会动态 | 学会简介 | 学会章程 | 组织机构 | 学术成果 | 服务项目 | 学会成员 | 联系我们
  成都市易学研究会官方网站 www.zhouyi.sc.cn
    热门排行
    联系方式
电话: 13281088928 谢涛 会长 15308177053 曾华秀 副秘书长
Email: xietao@yeah.net
活动地点: 成都市建设北路66号成华区文化馆407
 
当前位置:成都市易学研究会——西蜀易坛 >> 学术成果 >> 学易精萃录

学易精萃录

[来源:原创] [作者:王世廉] [日期:23-01-14] [热度:]    文字大小:
新建网页 1

学《易》精粹录

王世廉

第一,《易》凡有三。三《易》是夏商周三代新作。《连山》为神农所作,《归藏》为黄帝易,《周易》为伏羲易。《连山》以艮卦为首,两艮相重,山山相联,有8万言;《归藏》以坤卦为首,万物归藏,有4300字;《周易》以乾卦为首,乾为天,4900余字。《连山》为墨家易,《归藏》为道家易,《周易》为儒家易。

第二,三陈九卦。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辩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辩于物。《恒》,杂而不厌。《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履》,和以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辩义。《巽》,以行权。

第三、由于春秋以前,卜筮是决定国家大事的大典。它左右了政治,也指导了人生,是古代的一种信仰。所以研究卦爻辞可以了解如何借神道以设教,这是孔子之所以要传《易》。《十翼》可以看作是孔子的另一部《论语》。在卦爻辞和《十翼》之间,有座桥梁,这座桥就是孔子的思想。没有孔子的思想,《十翼》就没生命,没有《十翼》,《易经》也只是一本古代的占卜之书而已。绝不会对中国的哲学文化、社会人生产生那么大的影响。

第四、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三多誉,四多惧,近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

第五、《易经》的儒家哲学观:(1)寂然不动的本体论;(2)感而遂通的精神;(3)生生不息的德性;(4)以儒家学说解易。

第六、孔子学《易》的真心,传《易》的苦心,使得读《易》者以易理为先,以德性为重,而能建立一套生生不已的天道观,自强不息的人生观。唯有如此,才能使我们在精神上站得住,不为迷信所夺,不为科学所逼,使我们的精神能驾驭科学,利用科学,而开展出一个天人合一而共同化育的新世界。

第七、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太平。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第八、数始于一,终于十,成于三;气始于冬至,周而复生;神生于无,形成于有,形然后数,形而成生。故曰:神使气,气就形。

第九、关于《易经》的性质:(1)《易经》是一部神圣的,内容无所不包的万世经典。(2)《易经》是一部藏往之来的卜筮之书。(3)《易经》是一部哲学著作。(4)《易经》是一部历史著作。(5)《易经》是宇宙代数学。(6)《易经》是智能逻辑学。(7)《易经》是决策学。(8)《易经》是上一次人类活动保存下来的精神文明。(9)《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辞书。(10)……

第十、三坟易:山坟、气坟、形坟。“山坟”为天皇伏牺氏《连山易》;“气坟”为人皇神农氏《归藏易》;“形坟”为地皇黄帝之《乾坤易》。

第十一、陈立夫论易摘抄:(1)《易经》是中国一本最伟大的书。要谈中国文化,不能不懂《易经》,其次是《中庸》;(2)人要配合天,效法天。人从天道中学到了五个字:公、诚、仁、中、行;(3)公的真谛:公而无私,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曰月无私照。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公地道,“公”是道德的基础;(4)诚的真谛:诚者天之道也,诚就是宇宙的动能,至诚无息。至诚乃能感化他人。诚就是信仰,就是力量,至诚如神。至诚之道,可以前知。诚是天道,也是人道。诚为宇宙间生生不息的原动力。(5)仁的真谛: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仁从二从人,就是两个人互存,互助、互爱。人要共生共存,就应该互爱、互助。父与子,兄与弟,夫与妇,朋友与朋友都要互敬互爱。仁爱的思想要从小培养,君子务本,本应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孟子说:无仁心者,不能算人。(6)中的真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恰到好处曰中和。过犹不及,适可而止。中者,天下之正道。不偏谓之中,不偏则公。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中极其重要的美德。中则不偏私,不偏私则事无不平,人无不中。(7)行的真谛:天体无时无刻不在动而向前行,人天天要进步,自强不息,不可懒惰中止。天下没有任何东西是直线上升的,而是上上下下的前进的。“物极必反”,“乐极生悲”都是从《易经》中得来的知识。天所昭示人类的就是健行,能健行就会自强不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懂得健行,一定会有恒。孔子最讨厌的是“坐而言不能起而行”的人。知难行易,力行近乎仁。(8)天佑中国,有尧舜禹三大圣君,连续降生,连续禅让,为国家奠定了公、诚、仁、中、行之德基。(9)孔子生于周末,其时中央政府名存实亡,诸侯割据称雄。孔子虽存复兴周室之宏愿,无奈未得时君子长久重用。因其理想过高,不愿随俗浮沉,周游列国,凡十四年,艰险备尝,有志未伸,乃广收生徒,从之者三千,精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乃归鲁,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作春秋,将中国以往1500余年之文化遗产,作一全盘整理,存菁去芜,使后人更易了解而乐于实行,故有人谓“有孔子乃有中国文化”。此言实为过誉,其实“有中国悠久崇高之文化,才产生孔子。”有天纵圣哲之孔子,中国文化才成其系统而见其伟大。(10)本大于公,发于至诚,归于求仁,固于执中,成于力行。

第十二,“三才”是构成生命现象及生命意义的三种基本因素。才的本义是草木初生,引申为开始,基本的意思。“三才”中的天指万物赖以生存的整个空间环境,包括日月星辰,昼夜寒暑,风雨明晦等,就是阳光、空气和水。“地”指万物藉以生长的地理环境和各种物产,如:山林沼泽,原野河川,各种动植和矿藏之类。“人”则是万物中最进步、最具灵性的。如果天地间没有人的存在,几乎是无意义的。人能够与天地配合,能够参与利用“天”、“地”间所存在的各种原理与资源,并且能发挥人类的天赋,“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

第十三,《周易》古经的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产生了决定性的深渊影响。目前学界公认,“整体思维”是中国传统哲学的辨证思维的主要特点之一,儒家、道家都强调整体观点。中国传统哲学富于辨证思维,若溯其源,当首推《周易》。

第十四,《易经》是中华民族的思想摇篮,《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易经》为什么能够超出它的卜筮范围而渗透到中国思想文化的各个领域?根本原因在于它显示了人的认识活动的某些特点和规律,为人类认识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借鉴。因此,《周易》不朽的价值在于它的认识论思想。《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年青的人类认识活动的逻辑符号图式,是一部思维计算机。

第十五,《周易》逻辑思维方式是中国文化之元,同时又是世界文化之一元。在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今天,《周易》更应是中西文化协调互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国情基础上发展的一种逻辑思维方式中介。这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的需要,也是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逻辑思维分析的必要。在今天世界经济和科技大发展的情况下,西方却从现在科学研究和社会建构的危机中关注起东方神秘主义,甚至提出了向《周易》求教和进行一个大规模的文化转变,实现《易经》所描述的和谐变迁的主张。可见,《周易》逻辑思维方式不仅是中国文化之元,世界文化之一元,而且是发展人类文化的不可或缺的一元。

第十六,人体生物节律:(1)十二消息卦的卦象清楚的表示出人体生命发展变化的趋势和规律。人从出生到死亡,并不是人的全部生命过程,它只是人的后天过程,而人的先天过程是在母腹中度过的。从坤卦到泰卦是人的先天过程;而从泰卦到乾卦以至于终于坤卦是人的后天过程。(2)人在高潮期体力旺盛,情绪饱满思维敏捷;在低潮期体力衰乏,情绪低落,思维迟钝;在临界日人处于高潮到低潮或低潮到高潮之间,人缺乏自控能力,行为不稳定,机体协调性较差,做事易出错,身体易患病;在高潮期重叠期间,人在学习、工作、训练、比赛时都会得到事半功倍之效;在低潮期的重叠日期内,什么事都力不从心,事倍功半,且易发生事故或患病;在危象日或危险日极易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故和灾祸。

第十七,古人认为“道”包裹宇宙,无始无终,可以观察,可以体觉。“道”至高无上,至深无下,平乎准,直乎绳,园乎规,方乎矩,包裹宇宙而无表里,洞同覆载而无所碍。是故体道者,不哀不乐,不喜不怒,其坐无虑,其寝无梦,物来无名,事来无应。《易》是穷道达意通变宇宙万物内在之机的学说,并有一套完整的非文字的符号体系,更奇妙的是《易》的学说思想伴随着历史的进程,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走向现实走向未来,将呈出现深邃而伟大的“能量”。因故有《易》为民族思想文化之源,“道”为民族思想文化之根的说法。

第十八,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孔子称道德完之美的人为“大人”,“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功也。焕乎,其有文章。”孔子之孙子思所著《中庸》也有类似表述:“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千,威仪三千。”子思的学生,孟子给“美”、“大”等概念下了一个更为确切的定义:“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辉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神。”

第十九,孔子云:易始于太极,太极分而为二,故生天地。天地有春秋冬夏之节,故生四时。四时各有阴阳刚柔之分,故生八卦。八卦之列,天地之道立,风雷水火山泽之象定矣……八卦之气终,则四正四维分明,生长收藏之道备,阴阳之体定,神明之德通,而万物各以其类成矣,皆易之所包也。至矣哉!易之德也。

第二十,昔者圣人因阴阳,定消息,立乾坤以统天地也。天有形生于无形,乾坤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也。天地未兮之前,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有太极,是谓五运。形象未分谓太易,元气始萌谓太初,气形之端谓太始,形度有质谓太素,质形已具谓太极。五气渐变,谓之五运。

第二十一,《易》一名而含三义:简易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变易为变,不易为常,变易而不易合起来就是对立统一的常变观。事物有变就有常,有常就有变。《周易》既在“变动不居”中显示了恒常通久的不变法则,又在恒常通久中表现了“唯变所适”的可变规律。常中有变,变中有常即是天道运行规律。

第二十二,关于人文易:(1)人文易所注视的是易象、数、图和义理中内涵的人文精神。(2)人文易内涵之民族魂。(3)忧虑意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特有的道德价值概念,殷忧启圣,多难行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强调社会必须改革,革去故,鼎取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革之时大矣哉。社会变革顺乎天而应乎人。(5)德业日新的创造意识。“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业——外在的功业创建。德——内在的道德修养。内圣外王是也。(6)文化包容意识。尚杂、兼两、主和的文化观。

第二十三,没有孔子这“十翼之理”的著作,易经还限于卜筮之用,怎么可以成为“群经之根”呢?孔子之所以成为孔子实非偶然。能集前圣之作为大成,撰诗书,订礼乐,赞周易,作春秋,集文为书,化零为整,使中华文化有具体之迹可寻,有正统之道可依,使此后自天子以至于庶民有六经可读,有五伦可蹈,岂徒然哉。孔子不仅是中国学术思想的大匠,而且早已成为全球文化的圣人。他真实荟萃天地之判英与山川之灵气于一身的至诚至圣,他竟然生于中国,我中国人何其幸也!

第二十四,孔子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伏羲画卦时,并无太极思想,文王周公系以卦爻辞时,亦无太极思想。当孔子赞易而撰写十翼之理,为八卦,找出最高之宇宙本体和生成发展之原理时,才认为八卦之上有四象,四象之上有两仪,两仪之上有太极。太极是阴阳一元之宇宙总原理,也就是宇宙根源成本体……

第二十五,易讲道法器:道——天地之准;法——万物演化法则;器——万象万物实体。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

第二十六,关于《明夷》卦:(1)日入地中,暗主在上,明臣在下,不敢显其明——明夷,伤也。(2)旦:明也,见一上。一:地也。日始出平地之象,故曰入地中,明夷也。(3)明夷:太阳升起之地——朝鲜;明——日登于天;晦——日入于地。

第二十七,《文心》五十篇,前四十九篇为论述写作方法和理论,末篇《序志》为全书序言,以彰乎大衍之数。《文心雕龙》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就,这与它吸取了《易传》的精华是分不开的。

第二十八,四隅群物发生门:(1)乾为天门,天门辟元气,易始于乾也。(2)坤为人门,万门起于地利,故曰人门。(3)巽为风门,亦为地户。乾坤成气,风行天地。风之发泄,由地出处,故曰地户,通天地之元气。(4)艮为鬼冥门,山者艮也,言鬼其归也。众物归于艮,艮者止也。艮静如冥暗,不显其路,故曰鬼门。(5)乾天门为出,巽地户为入,坤人门为生,艮鬼门为死。出生入死。

第二十九,关于孔子晚年研《易》。孔子自五十岁在鲁国的政治前途受阻后,周游列国十四年,六十八岁又回到鲁国深入研究《周易》。(1)夫子老而好《易》,居则席,行则在囊,爱不释手,韦编三绝。(2)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3)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不恒其德,或承之羞,不占而已矣。(4)子曰:吾百占而七十当。君子德行焉求福,故祭祀而寡也;仁义焉求吉,故卜筮而希也。(5)《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其德义耳也。《易》乎?吾求其德而已,吾与史巫同涂而殊归者也。(6)朝闻道,夕死可矣。克已复礼为仁。践仁成德,一体之仁。(7)孔子曰:贵其不已,如日月东西,相从不已也,是天道也,不闭其久,是天道也;无为而成物,是天道也;已成而明,是天道也。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天何言哉!天道不已。

第三十,易道即天道,天道即易道。天运而不已,水流而不息,物生而不穷,皆与道为体。天命不可不畏,天道不可抗违。过犹不及,适中为立;持中守恒,以中为贵。

第三十一,易学即人学。人学是关心人自己的学问。人学不等于易学,它还有易学之外的内容。易学是全面系统地研究人,关心人。(1)天地设位研究了人与自然的关系。(2)大化流行研究了人的由来。(3)三才之道研究了人的地位。(4)性命之理研究了人的本质。(5)裁成辅相研究了人的价值。(6)弥伦天地研究了人的认知。(7)情见乎辞研究了人的属性。(8)继之者善研究了人的历史。(9)自强不息研究了人的品格。(10)人文化成研究了人的精神。易学构建了一个古老的人学体系。

第三十二,阴阳观念在西周时代就提出了,到易大传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五行观念是《尚书·洪范》中提出来的,至战国末期的邹衍建立了完整的五行学说。在哲学史上,把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结合起来,用阴阳五行观念来解释天地之间的一切现象。建立起阴阳五行思想模式的是汉代董仲舒。

第三十三,以术观周易,周易是占卜预测,以法观周易,周易是法于阴阳,以理观周易,周易是伦理哲学;以道观周易,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顺天时;心存活八卦,无字是真经。行住坐卧,衣食男女,皆为易道。

第三十四,关于人之道:(1)仁——相爱与团结;义——遵守纪律,对人要有规范加以制约。(2)立天之道阴与阳,立地之道柔与刚,立人之道仁与义。(3)人道就是人事社会生存必由之法则。(4)仁与义的对立统一相辅相成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道。(5)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三十五,“太极”是最高范畴的整体观,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特有思想;“太和”是中国人最高理想的价值观。

第三十六,关于“象”思维:(1)象思维最重要的伏越性恰恰在于它是最富于启动联想,从而最能促成发明创造。(2)科学家的发明与创造,主要是在象的无穷流动与转化中所激发出来的奇思妙想。(364卦的卦爻辞,几乎都具有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韵。(4)莱布尼茨赞叹周易曰:从实到虚,从虚到实,从0到一;从阴到阳,从阳到阴,从一到0

第三十七,关于世界哲学“三慧”:希腊——实智照理,超如实慧;欧洲——方便应机,生方便慧;中国——妙性知化,依如实慧,运方便巧,成平等慧。老显道之妙用,孔演《易》之“元德”,墨申爱之圣情。贯通老墨得中者厥为孔子。

第三十八,关于易理中道:(1)不偏谓之中,不易谓之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2)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3)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生焉。(4)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5)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6)中庸之道的真实是阴阳动态平衡。时中、刚中、柔中、得中、位中、中和,允执厥中,中正之道。

第三十九,中国哲学的形式有着完全不同于西方哲学的哲学形式。当西方哲学和科学在当时遇到了不可克服的困境,而西方哲学和科学内在的反思又不能自拔于这种困境时,在进行了东西方文化的比较之后,面临的问题使国内外的一些敏锐的思想家把解决问题的出路寄托在中国文化身上。他们在古老的中国文化中看到人类未来的希望。如果一个古老的文化独立于世界并以此哺育了这个星球上的四分之一的人类而持久不衰,这里一定存在着其自在的优异原因。那么,这一原因只能归结于这种文化的优秀核心,而这一核心也只能归结为中国哲学。因此,作为群经之首的《周易》的重要性使其在当代大放异彩。

第四十,形而中论:《周易》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之论。由此引申,可谓(1)形而中者谓之卦,卦而上者谓之天,卦而下者谓之地,卦而中者谓之人。(2)形而中者谓之用,用而中者谓之真,真而达者谓之道。其中启示了我们关于重要的形而中论的哲学原理。

第四十一,《周易》就是《周易》!《易》文化是中华文化民族最基本的文化特点!

第四十二,《易传》道德哲学之特性:(1)上尊下卑的等级性。(2)生生日新的进步性。(3)自强不息的能动性。(4)厚德载物的宽容性。(5)合人于天的统一性。(6)亨行时中的中和性。

第四十三,《易》之为书,由汉以来解者甚众,各是其是:(1)以理论《易》(2)以象论《易》,(3)以变论《易》,(4)以占论《易》,(5)以数论《易》,(6)以律论《易》,(7)以历论《易》,(8)以术论《易》,(9)以事论《易》,(10)以心论《易》,(11)以老论《易》,(12)以释论《易》。

第四十四,关于“三才”:(1)三才之本: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2)“王”道通三,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精通三才者为“王”,三画者,天地人也。(3)天本诸阳,地本诸阴,人本中和。阴合地,阳合天,和均人。和则温清调适,适则日月光明。人功既建,天地顺之。

第四十五,关于“五行”:(1)木者,五行之始也;水者,五行之终也;土者,五行之中也。(2)水润下,火炎上,金内敛,木外扬,土静止。(3)水火者,百姓之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所资生也,是为人用。

第四十六,《周易》中人的行为准则:(1)自古人生多忧患,《周易》哲理为指南;为人处事尽和谐,乐天知命涉大川。(2)坤为大地乾为天,茫茫宇宙三材观;顶天立地人为中,识天顺天又乐天。(3)君子守正志不悔,中孚尚和得其位,诚信为本中和贵,阴阳平衡为精髓。(4)识天顺天要乐天,守正中和人自安;果决审慎两不忘,与人同乐要适变。(5)日月星辰天之明,耳目口鼻人之灵;皇王帝伯由之生,天意不远人之情;风走草木类既别,士农工商品自成;安得岁丰时常平,乐与万物同共荣。

第四十七,易之精神和内涵:(1)参天地之化育而立人极,敬天,厚地,爱人,成己,穷理尽性致命。(2)一体多元,兼容并蓄,对待统一,殊途同归。(3)一分为二,合二为一;一不离二,二中涵一;寓无限以有限,以有限显无限;能分能合,能大能小;主客互摄,物我交感;舒之者弥漫六合,收之者退藏于密;以一执多,由众返一。

第四十八,天下之理,一奇一偶尽矣;一阴一阳足矣!

第四十九,太极是一个不断运动着的实体,万物化生,生而无穷。太极乃天地万物之理总和,是宇宙发展变化规律和事物对应统一规律。

第五十,《周易》时位观:(1)观天察时,应时守位。(2)时中之道,守位之道。(3)初上无位,顺天应时。(4)时有否泰,用有行藏;卦有大小,时有险易。(5)中重于正,正未必中,中无不正,中以正为先。(6)应时用时,守位处位。

第五十一,关于《易》之源流:(1)三皇:天皇先灵氏,取天象以治人世,才演《象》—象坟;地皇后德氏,酌地形以谋地利,才演《形坟》;人皇居方氏(中央氏、燧皇氏)研气命以卫民生,才演《气坟》。三皇并用物体符号代文作记,成为肇始《初坟》。(2)三帝:昊帝伏羲,观天象,画八卦,推变易,命朱襄选书契而续《象坟》;炎帝神农,按地形,择土壤,播百谷而后续《形坟》;黄帝轩辕,惜民命,造居室,究医理而续《气坟》。三帝并用契文作记,成为具《易》——《中坟》。上述《三坟》乃是不卜之《易》。(3)三王:夏王大禹,因九年水患,为了循山导水,才化《象坟》为《山坟·连山易》。初制雨、霁、梦、驿、克、贞、悔七卦以卜七事,半芨于卜,半决于人。夏易,此乃为试卜之《易》;商王成汤,因七年旱灾,为了考测气庳润;种谷储粮备荒,化原《坟》为人皇神农《气坟·归藏》;商王大戊,因桑谷生朝,本类兆形衣食祥瑞,意疑“黍离”之灾,才命巫咸重卦作筮,化原《坟》为地皇轩辕《形坟·乾坤易》,此项之《易》乃正式卜筮之筮。(4)上古演《易》,中古传《易》,近古研《易》。(5)太极是宇宙的元胎,;《三坟》是《易》学的源头;《周易》是中国哲学的汇海;哲学就是《周易》,《周易》就是哲学;中国哲学,世外有世,天外有天,奥中有奥,微中有微,妙中有妙。

第五十二,关于《乾》卦:(1)乾卦是一个严密的系统。(2)乾卦囊括水陆空完整空间系统。(3)乾卦是动静结合的系统。(4)乾卦是有升有降的系统。(5)乾“龙”从坤卦来,坤上六“龙战于野”后,就过渡到乾卦,又进入升腾阶段。(6)乾为天,坤为地;乾资始,坤载物;天施地承,统天顺和。(764卦是乾坤两卦派生物,乾为父,坤为母。

第五十三,《周易》的文学价值:(1)《周易》可以说是辉煌的艺术殿堂。(2)《易》文似诗,当称为三百篇之先声,字严谨,甚于《春秋》。(3)《易》语要意丰,言简意赅。(4)《睽》卦犹如一篇意识流梦幻微型小说。(5)文学诸体在《易》中已见胚胎;文学诸法在《易》中已具端倪。

第五十四,《易》的太极之美:(1)无极而太极,太极而无极。(2)太初太一,元气混而为一也。(3)无形之有形,无有之有;无所不在,在之皆无。(4)万物的本原为一,以一生万(放射功能),万归于一(收回功能)。(5)太极之道,有无相生,亦阴亦阳,亦动亦静。

第五十五,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着虽严不威;强欢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欢未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者。

第五十六,关于“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九”的各种释法:(1)京房说:“五十者,谓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凡五十。其一不用者,天地之生气,将欲以虚来实,故用四十九焉。”(2)马融说:“《易》有太极,谓北辰也。太极生两仪,两仪生日月,日月生四时,四时生五行,五行生十二月,十二月生二十四气,北辰居位不动,其余四十九转运而用也。”(3)荀爽说:“卦各有六爻,六八四十八,加乾坤二用,凡有五十。《乾》初九潜龙勿用,故用四十九也。”(4)郑玄说:“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以五行通气,凡五行减五,大衍又减一,故四十九也。”(5)姚信、董遇说:“天地之数五十有五者,其六以象六画之数,故减之,而用四十九也。”(6)王弼说:“演天地之数,所赖者五十也,其用四十有九,则其一不用也。不用而用之以通,非数而数以之成,斯《易》之太极用。”(7)朱熹说:“大衍之数五十,盖以河图中宫天五乘地十而得之。至用于筮,则又止用四十有九,盖皆出于理势之自然,而非人之知力所能损益也。”(8)姚配中说:“大,大数也;天地之数五十五,减去小数五,以象五行,用其大数五十以演卦,故曰大演之数五十。五十者,参天两地,减五亦参天两地;减一,象太枢也。《洪范》一五行。无行俱生于一,合之则五,故减五以象五行。五者,五行之生数,中央数也;五行成数,皆以五合生数,则成数之中,俱各有五。”

第五十七,关于数术:(1)数——气数,天地自然界的规律和必然呈现的状态;术——多学科的各种技术,是干支阴阳五行学说的具体运用。(2)数中有术,术中有数。(3)术数可上知天文(穷知宇宙规律),下知地理(认识地球发展变化的原理),中知人事(了解人事兴衰变化规律)。

第五十八,“七”为什么称圣数?(1)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2)反复循环,以七天为周期,这是自然运行的法则。(3)七是旧的结束和新的开始的临界点。(4)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四十九为七的倍数。(5)七总是作为神话中的宇宙常数出现:《圣经》说,上帝创造世界用了七天,宇宙发生的顺序前六天是创造宇宙的工作阶段,其中第六天创造人,第七天是休息日。释加牟尼刚一落地,即向东南西北各走了七步(东方苍龙七宿,西方白虎七宿,南方朱雀七宿,北方玄武七宿),还左手指地,右手指天如狮吼似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他所生后第七天,母亲即仙逝了。他的七步之行,说经讲法七七四十九年。(6)魏文帝曹植七步成诗。(7)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8)周文王羑里囚七年而演周易。(9)《黄帝内经》指出:女性到了七岁,肾气盛,牙齿更换,毛发生长。到了十四岁,天癸发育成熟,任脉通畅,冲脉旺盛,月经按时而行,所以能够生育。到了二十一岁,肾气平和,智齿生长,身高也长到了极点。到了二十八岁,筋骨坚强,毛发长到了极点,身体非常强壮。到了三十五岁,阳明经脉衰微,面部开始枯槁,头发也开始脱落。到了四十二岁,三阳经脉气,从头开始都衰退了,面部枯槁,头发变白。到了四十九岁,任脉空虚,冲脉衰微,天癸枯槁,月经断绝,所以形体衰老,不能再生育了。所以女性成长的节律以七为周期,男性成长的节律以八为周期。

第五十九,从一个“生”字去把握《周易》的全部内容和根本精神:(1)生生之谓易。(2)天地之大德曰生。(3)易之本体只是一个生字。(4)生命之道即阴阳。(5)生命只是体现和实现阴阳而已。(6)生命即时中。(7)阴阳之道展现了生命的奥妙。(8)生生,仁也;观于生生,可以知仁。


学会公众号:cdyixue 柚见书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留言反馈 | 友情连接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成都市易学研究会 www.zhouyi.sc.cn
版权所有:成都市易学研究会 技术支持:博约科技
活动地点:成都市建设北路一段66号成华区文化馆407 电话: 13281088928 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