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2日,由成都市社科联、成都日报主办,成都市易学研究会承办“易学学术沙龙”活动在“成都市退休职工活动中心”举行。会议由理事雷念主持,会长刘宗炎、副会长秘书长谢涛、名誉王世廉,副秘书长曾华秀,常务理事刘运林、钟义源及学会会员、易学爱好者等共30人参加了这次的沙龙活动。
首先由副会长秘书长谢涛做2016年工作总结,然后刘宗炎会长做了2017年工作安排,并对2016年度学术沙龙优秀作品进行了表彰,颁发获奖证书。
然后进入本次学术沙龙的主题:《黄帝内经》中的易学思想,由谢涛主讲。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相传起源于轩辕黄帝,代代口耳相传,后又经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于春秋战国时期集结成书。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实乃中医药学之纲目!
“气”是中医和易学共同的本体论,二者都认为“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础,也是生命的本原。“气”字是《内经》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实词,对“气”字按不同计算方法统计出的数据为334、2948、2997个。以“气”命名的篇章多达19篇,占总篇章162篇的11.7%。该书索引以“气”字为开头,组成词条的经文多达334条。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气机的运行失调是导致病变的根本原因。《素问·举痛论》有如下论述:“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象”是中医和易学共有的方法论。易学运用“象思维”建立符号模型以推演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易者象也”、 “象也者像此者也”、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中医也借助独特的藏象理论等对人体进行诊断和治疗: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藏象包括各个内脏实体及其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各种征象。《灵枢·外揣》称之为:“司外揣内,司内揣外” 《丹溪心法》将这种思想概括为:“有诸内者,必形诸外”
运用符号数序来建立宇宙模式,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现象。大而无外 ,小而无内,包罗万象。诚可谓“范围天地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移”,中医的阴阳五行、藏象经络和治则方药,便是承袭了《周易》的阴阳、四象、八卦的基本概念,影响着中医思维方式及认识方法。谢涛老师和爱好者分享的“《黄帝内经》中的易学思想”除了厘正《黄帝内经》是历代黄老医家传承增补发展而来。也重点讲述了“《黄帝内经》中的阴阳思想与易学思维”。体现出《易经》与《黄帝内经》的统一,如《黄帝内经…灵枢…九宫八风》: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叶蛰之宫四十六日,明日居天留四十六日,明日居仓门四十六日,明日居阴洛四十五日,明日居天宫四十六日,明日居玄委四十六日,明日居仓果四十六日,明日居新洛四十五日,明日复居叶蛰之宫,曰冬至矣。
尤为精彩的是谢涛老师从黄帝内经“九宫八风”理论延伸到命理学的“月令提纲”思想,这对好者而言,不啻为一福音。因为时间的原因,活动结束,但爱好者热情不减,尚与谢涛老师学习互动,气氛融洽。至于《黄帝内经》中所讲述的《运气学说》,尚祈谢涛老师与好者分享,或尚有来者启迪,甚感欣慰。
《黄帝内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不仅仅是一部经典的中医名著,更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化巨著,以生命为中心,从宏观角度论述了天、地、人之间的相互联系,讨论和分析了医学科学最基本的命题——生命规律,并创建了相应的理论体系和防治疾病的原则和技术,包含着哲学、政治、天文等多个方面学科的丰富知识,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