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0日,由成都市社科联、成都日报主办,成都市易学研究会承办的“易学与和谐社会第二期”易学学术沙龙在文殊坊花墙“成都生活馆” 举行。成都市易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刘宗炎,副会长谢涛,理事王能、刘平,副秘书长张琢衡等学会会员易学爱好者30余人参加了学术沙龙。座谈会由理事王能主 持。
首先由易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刘宗炎座谈,引用民间流传的一句老话:“一命二运三风水,四修阴德五读书。”阐释了影响人命运的几大主要因素。
所谓“一命”,可以理解为出身,这是一个人无法自我选择的。虽然现代人文精神讲究一切生命都是平等的,但事实上人们的确生而不同,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种 族、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客观条件。你可以抱怨但无法改变既成的事实,就像一个想发财的人抱怨自己的父母为何不是亿万富翁,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每一个 人自从拥有自我意识,能够从主体的角度观察外界客体进行思考之后,人生第一个哲学命题就是:“我为何要来?”而它没有答案,会引出另一个命题:“我将在这 世上怎样去做?”只有解决了这两个命题,才知道怎样去修行,才能理解孔子所说“知天命”的状态,才能行而上之,达到“人生而有贫富,但贵贱在于心”的生活 境界。
所谓“二运”,可以理解为际遇,这也是一个人很难自我扭转的,但可以选择以怎样一种方式去面对与融合。比如我们生在一个什 么样的时代?先秦、唐宋、民国、还是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这一生会遇到哪些人,会与我发生什么关系,这个世界会发生什么样的大事对我产生不可避免的影 响?
如三国中形容曹操的一句话“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同样一个人可能有不同的结局,这便是际遇所造就。它有定数也有变数, 有些事情个人无法避免,但可以选择以怎样一种方式去面对。就像有人想炒股发财,也得看行情的大趋势如何。 再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假如某人生活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面对日本鬼子的刺刀,你没有办法逃避这个时代所发生的事,但他至少可以选择是做烈士还是做汉奸。这 就是“运”。命与运之间非常微妙的一体相承,合称为命运。
所谓“三风水”可以理解为环境以及环境的选择与创造,它不能脱离身处的 世界,但可以自我造就、选择怎样去趋避。它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有抗争也有相互的和谐,非常深刻的体现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精髓。 在一个大环境当中,创造一个小环境,主动去抗争、改变、融合。不能仅仅用现代环境学理论去理解,而要体会到其背后隐含的有价值的人文精神。当代世界最热门 的“发展与环境”问题,便是此处“风水”二字广义的内涵之一。
所谓“四修阴德”,如果不谈转世轮回报应这一种宗教唯心的说法,从 另一个角度去理解,是指一个人内在主体的“自我”,如何与外界客体的“非我”相处。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人如何与社会相处,人类如何与世界相处。由此可 见,“修阴德”与“风水”之间本就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是一种人文道德环境的建造。从广义上讲这是一个族群的自发选择,古代就有“世德不修,世风必下”的说 法。做为个人修养来说,它能达到的境界是“如何与自我相处”。假如自己是另一个人,你如何与另一个自己相处?我们都必须随时谨言慎行,加强自我修养。
所谓“五读书”,可以理解为文明积累的传承,它必须是人们主动去选择的。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幸运儿,我们继承了前人不知花了多少代 价、耗费多长时间才积累下的无形财富。所以读书没有必要去嘲笑前人无知或迷信,如果那样的话,数千年后的人们还不知会怎样嘲笑今天的你我。也不能用已知 的,有限的知识去否定未知的无限的知识空间,一切的知识都是从未知摸索出来的。所以大家对一切的事物都要有探索的态度,你可能会发现一个新的知识空间。
副秘书长张琢衡谈了谈学习易经奇门的一些心得体会。他的主题是“奇门的时空模型构架”,主要观点是“时间空间加引力是决定事物变化的重要因素”。他认 为,中国易学几千年前就把爱因斯坦所说的引力归纳为了自然界乃至宇宙中的五种基础物质和基础能量(金木水火土),这五种能量时刻影响着我们生存环境中的各 种事物。而易经的各种分析系统都是建立在这个时空、引力框架上的。而易学中各种模型的建立(包括卦象、命局、奇门盘、六壬课等)就是为了尽量贴切而准确地 描述时空引力场对事物运行规律的决定作用--“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他还提出,现代科学理论的发展也旁证了中华易经分析预测体系存在的合理 性,比如量子同步纠缠现象与易传里面概括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不谋而合--随机捕捉和提取的运算参数,为什么可以准确反映所测事物的信息呢?古人笼 统的将其解释为“同声相应”,但量子物理学家观测到,两个经过碰撞而形成同步纠缠关系的量子,即使被分隔开来,仍然存在着能量和信息上的紧密联系,而这可 能正是易学预测能够有效的理论基础;“变易”规律与“测不准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量子力学中有这样的描述:观察结果的准确度会受到观察对象本身的干 扰和影响,因此理论上讲任何预测分析系统都不可能有完全精确的结果,事物都在不断变化着,测不准很正常。因此规律既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又具有高度灵活的可 变性,所以研究易学的人应该明白,预测趋势变化远比苛求预测结果的精确更有实用价值。它可以让我们无限的接近于正确结果。他的观点令听众耳目一新。
两位老师发言后,在座的成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也就各种易学研究课题交换了各自的观点与看法。
下午副会长刘宗炎老师总结了会议的成果,鼓励大家用新的思维方式考虑易学与社会的发展。
原载于成都市社科联网站:http://www.cdss.gov.cn/NEWSXHXS/XHXS/201109/7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