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2日,成都市易学研究会在文殊坊花墙“成都生活馆”举办易学沙龙活动,易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王世廉、副会长刘宗炎、谢涛、蒋益 钦和成都市易学研究会会员及易学爱好者37人参加了学术沙龙活动。沙龙活动的主题是“风水与生活”,着重讨论“风水”风行世界的原因。会议由风水组长王能 同志主持。
副会长刘宗炎首先发言。他说,风水文化作为人们认识、把握世界的一种精神方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之一。以前在中国很流行,上至帝王将 相,下至升斗小民都对这种文化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认识。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风水却被视为封建迷信,被加以禁止。在那一特殊的历史时期,人们在对风水文化采取 革命行动的时候,并没有去探究它本身的合理内涵和应用价值。进入八十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学术界从对西方文化思想的引进介绍,进而转入对中华本土 文化的研究,人们又站在当今时代的视角,重新审视以前被忽视的东西,用一种开拓又谨慎的方式探索中国的代古文化,注视这块已经荒废多年的“风水宝地”。各 类专家、学者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兴趣由表及里地对风水理论进行研究,希望揭开风水流传的神秘面纱,也出现了很多研究成果,比如和风水相关的书籍。尽管有的研 究还不那么深入,阐述的问题也不是那么清晰,但已经形成了一个基本共识:风水有符合科学的合理成分。如,现代人普遍的一种认识,我们的生活环境对人的身 体,心理,精神产生影响,而这一切又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事业产生影响。好的情绪及精神状态会对人的事业、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纵 观人类文化艺术范畴里的音乐、美术、诗歌、小说,戏剧等,都在不同的方面调剂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但这些不同门类的文化艺术,没有有意识地集中探究人们生活 的自然、社会环境与人生的祸福吉凶的关系问题,以期解决人在日常社会生活中的最终夙愿:逢凶化吉、延年益寿等等问题。“风水”的研究范畴在一定程度上满足 了人们的这一需求。
风水的特殊性在于它注意到大地、山川对人的客观影响,利用了阳光、气流、地势、地域方向和区位、色彩,房屋造 型等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建筑学知识,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关系进行调整,使之更为适合人的身心与健康需求。另外,在房屋与墓地的座向、格局的选择等方 面,赋予种种附会、说法,以迎合人门的种种心理需要。有许多附会、说法,可能现在也没有办法用科学的方法加以证实,甚至人们也认为是迷信的。但处在特殊环 境里的人们,特别是危难困境中的人,正好需要寻找这种特有的分析、诠释来保持心理与情绪的平衡。吉凶、寿限、财富等问题是人类社会普遍关心的焦点,不论哪 一个民族或国度的人都期盼工作万事如意,生命健康长寿,生活富裕吉祥。这也就使风水文化具有了普世性,在世界上各民族、各阶层都有广泛的认同。可能在各个 地方有内涵和流传方式的不同,但总体上还是还是有许多一致的认同,也符合风水文化的基本要求。
总的来说,风水文化本身蕴含了很精深的中国古文化哲学思想,其本身是易学文化的一个分支,其中还有很多我们现在不知的未解之谜。希望各位会员可以用心的继续探索,做好数据资料的积累,用正确的方式对大家宣传中国的风水文化。
刘宗炎副会长发言后,与会的会员及爱好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很多的风水现象和一些新的研究思路。
随后易学会会员张进奇为大家讲解了风水理论中的“消砂纳水”。“消砂纳水”是中国古代风水师选择住宅、墓地的重要依据,已经流传一千多年,相传是宋朝风 水大师赖布衣所创,是三合派地理师不轻易传授之秘笈。张进奇的讲解丰富详实,内容由浅及深,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小时,也令与会的听众受益匪浅,深深感受到 风水文化的神奇。
会后大家相互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充分肯定了学术沙龙对于易学会发展的重要性:更好的推广易学文化,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