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4日,由成都市社科联、成都日报主办,成都市易学研究会承办的“易学学术沙龙”活动在“成都市退休职工活动中心”举行。我会副会长谢涛主讲“周易唯象思维”。
会议由常务理事钟义源主持,会长刘宗炎、名誉会长王世廉、副会长谢涛、副秘书长曾华秀、王能,常务理事王天杰、刘运林及学会会员、易学爱好者等共25人参加了学术沙龙活动。
易传中有个名句:“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中国古人以“形”为分野,将世界上的事物分为“道”、“器”两大类。而后又从“形”入手,对“道”和“器”进行有效地把握。因为形而上的“道”过于抽象,难以传达事物的具体形象和状态,而形而下的“器”又过于具体,抽象度不够,不足以传达同类事物的共同特点,所以古人将“形”进行适度地抽象,用于描绘一类事物的主要特点。这种方法就是易传中所说的“易者象也”,也即是现代学者所说的“唯象思维”。
“象”是易学的核心思维模式,即是用类比模拟的方式对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把握,卦中的天地人可以对应事物的上中下、内中外、左中右、发展阶段的初中末;而阴阳即是对事物状态的定性把握,用于高度抽象地描绘一组相对状态,比如上下、大小、动静、虚实、明暗。。。等等。借助“三才”所构建的主体框架和“阴阳”表达的基本状态,八卦可以高度抽象地用于象征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而且有了确定的范围之后,还能很好地还原到原型上面去。
学习易学必须以“象”为核心,避开文字的干扰,易传里已有相关论述:“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是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古人早已认识到,书面文字很难准确详尽地传达口头语言的意思,口头语言又无法准确详尽地传达内心的想法,所以最可靠的沟通方式就是“象”,而具体的工具就是“卦”。因此我们学习易经中的卦,决不能舍本逐末,死钻文字注解,而不去深究卦爻符号所包含的深意。
谢涛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旁征博引,赢得了听众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