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社科联、成都日报主办,成都市易学研究会主办的“易学学术沙龙”5月10曰在“成都市退休职工活动中心”举行。会议由常务理事钟义源主持,会长刘宗炎,名誉会长王世廉、副会长秘书长谢涛、副秘书长曾华秀、常务理事刘运林、王天杰。 学会会员、易学爱好者共33人参加了这次的学术沙龙。
本次学术沙龙由我会会员李术老师主讲,主题是杨筠松生平介绍及其对堪舆文化的发展影响。他详细介绍了杨公风水的源流,杨公对堪舆文化的特别贡献,以及堪舆文化在现代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杨筠松(834.4——900.3),字叔茂,唐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因黄巢起义导致政局大乱,洛阳沦陷,杨筠松逃到昆仑山修行并潜心研究堪舆术二十余年,后定居赣州三寮,传播堪舆文化,服务社会大众。因水平高超,被民间称为“杨救贫”。
杨筠松风水理论,主要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在堪舆学理论上力主峦头形势为上,强调因地制宜、因龙择穴,根据实际的山水形势分析地气的流动和聚集,找到地气旺盛并良好聚集的地方修建住宅或者坟墓,从而旺丁旺财,求得吉祥平安。杨公风水理论著作给研究中国古代地理留下了大量详实的文字资料和实物遗产。杨公风水术承继了晋代郭璞《葬经》中“乘生气”的堪舆学精髓,强调龙、水、向三者的有机结合。认为阴阳宅的吉凶,决定于对内能不能乘得旺盛的龙之生气,对外能不能合理接纳堂局之气。杨公风水术认为,龙气要配合阴阳宅的“坐山”,而来去之水要配合阴阳宅的“朝向”,这也是杨公风水理论的主要法则。
杨救贫在兴国县梅窖乡三僚村定居期间,著书立说,授徒传艺,建宅修墓,使地理堪舆文化流传于世,供后人学习研究。杨筠松留下了《疑龙经》、《撼龙经》、《立锥赋》、《黑囊经》、《三十六龙》、《疑龙十问》、《葬法倒杖》、《二十四砂葬法》、《青囊奥语》、《天玉经》和《天玉经外编》等堪舆学专著流传于世。
杨筠松传承的风水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相处。在风水的实践过程中,建筑是体现风水文化的重要载体,许多牌楼、桥梁、庙宇、宗祠、住宅及坟墓以及皇宫丘陵都烙有风水文化的痕迹,无处不是按照风水格局勘察设计的,风水是存在的、是科学的,而不是迷信的,是值得国人去研究的。杨筠松被尊称为中国风水术之祖师,杨公风水也就成了赣南客家文化举足轻重的一个组成部分。赣南也就成了中国堪舆学的故乡和发源地。
李术老师还介绍了三僚村的风水特点,讲解了虎形墓、狗形祠、黄榜墓、板凳定向等引人入胜的风水故事。
李术老师理清术精。专题演讲深入浅出。大家听了耳目一新,受益匪浅,对广为流传的杨公风水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